今天调味品网小编为大家分享关于食品、饮料、零食、特产、调味品的相关信息,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小满过后,天气变热,杏儿黄了,大麦收过,小麦再晒几个太阳也可以收割了。
得知母亲还有两亩地的小麦需要收割,说真的,极不情愿去帮忙。小时候,几十年前的午收,几十亩的劳动量,当时没有现代机械化的联合收割机,只能是人工刀割收麦子,一个麦季就得十天半月,地多的地方,麦收劳动时间更长,甚至二十多天。用镰刀把地里的麦子一把把割下,用板车拉到场上,放场、打场、挑(tiao)场、翻场、起场、扬场、落场、晒场、颗粒归仓……一幕幕午收劳动场景历历再现,其间品味着辛苦、劳累、希望和快乐。
虽然父母都在上班,父亲享受非农业户口的待遇。母亲在林校即将毕业时,遭遇文革终断学业,母亲回村当了青年书记、妇女主任、大队书记等职,母亲和我们都是农村户口,自然在小岗村大包干推广之时,我们一家连同奶奶,小叔小姑十口人也分得三十六亩联产承包责任田。凤阳离我们县南很近,直线距离也不过百十里地,改革之风也许吹到我们家乡更是快吧,由生产队、互助小组再到土地承包到户,总是比其它地方领先一步。
生在上世纪60尾70初,算起来近五十年光景。几十年来,小时的许多记忆已经模糊,然而幼小时代的生产队长的哨子声,会计记工分的小本子,割牛草时多掺些泥水增加重量……还是时不时清晰浮现。
记得我刚刚读书时,午收时学校都要放麦假,老师带着我们参加午收劳动。
装麦子的大车的车架子是木头制造的,圆圆的大轱辘也是用木头制的。也许是车子的转向功能不好,每每在转弯处,牛拉车时走得快些了,就会侧翻,往往一车麦子都会倾倒下来,还得重新装车,不仅费时费力且糟蹋了许多粮食。每每看到大人们总是在装满车时,都会放下手中的镰刀小心翼翼地把麦车护送到安全平稳的路面才重新回去割麦。部分壮劳力装车运麦送场,剩下的和女社员一起割麦,小孩子们复收。
复收,就是用耧耙把大车拉完后掉在地上的麦穗收集起来,每个孩子都用竹制的耧耙,有九齿,十齿,十二齿的。大孩子用大点的,小孩子力气小用小点的,耧耙上部绑上适量长的绳子,套在腰间,手扶着耙柄,边走边用力下压,顺着麦笼就可以把掉下来的麦子耧在耧耙里。在老师带领下,孩子们排成队,唱着歌行走在麦地里。
累了渴了可以停下来,歇歇脚,喝口自带的凉水,也可以喝木桶里公家的水。公家的水,自家水其实都是一口井里的水,往往孩子们用玻璃瓶装满凉水,放上一两粒糖精,成为自制饮料。大桶里的水凉凉的,大多数的孩子都喝,屈身下腰低头,倾斜水桶,把嘴放在桶沿上,咕嘟咕嘟一口气喝个饱,这时大人们会在远处高声语"慢慢地放平桶,别把水弄洒了"。小孩子会用袖子抹抹嘴满足地一溜烟跑开,下一个孩子继续屈身,倾斜水桶,喝水。那个爽,甭提了。
记得大地块的麦子,一望无际满眼的金黄,这是个"黄金满地老少弯腰"的季节,人们都沉浸在忙碌的午收中。也记得当时麦子总是长都得稀稀拉拉地,穗子也不大,亩产量只有二三百斤,但与现在亩产上千斤收成的劳动量,人还是费力的。
歇息的时候,孩子们自制的麦秸喇叭小哨,有时能吹出很好听的声音。还有用麦秆子制作的小型吹豆管子,选一段十厘米左右的麦秸管子,一头劈开成几份,掰成伞形,放置圆形豆粒,仰起头把管子放在嘴里吹气,圆豆便会在伞状管头跳跃,就像现在科技馆、游乐园里的顶气兵乓球,只要把握好吹速,换气,圆豆就不会掉下,一直在眼前跳动,时而上,时而下,时而上扬,时而坠落。每个孩子在麦收歇息时就地自制这样小道具,现场表演。小娱乐冲刷着劳动中的疲惫,充实着童年时光。
记不清当时劳动一天得到多少工分,记不得麦场上我们到底分得多少奖励,也记不清楚小孩子用不用戴上草帽,记不得脚上穿的是什么颜色的千层底布鞋、多大的脚码,更记不得大人是否担心我们可被晒伤,累坏……总之对于六七岁的孩子的锻炼,现在看来是多么的不可思议且难能可贵!
从分田到组到分田到户,为了公平起见,十岁的姐姐常会代表我们全家去现场抓阄:分地、分牲口、分劳动用具。我们所在的张东小组有两头牛,姐姐竟然能阄到一头顶好的大黑母牛,真觉得姐姐很了不起!至于叉、耙,扫帚,扬场铣,母亲总是高姿态让别人先挑选,自己在后。
1981年真正分田到户后的第二年的午收,收割时间长,且天公不配合,三十多亩地的小麦,无法及时收晒,有的在地里或场上出了芽。磨出的芽麦面,蒸出的馒头发黑粘牙,但吃起来比杂粮面口感要好许多,但当时我们已经很知足了。
午收的劳累更是难以想象,淤土地的泥泞、说来就来的雷暴雨、抢场的繁忙和遭遇暴雨的慌乱与淋雨的狼狈……大人孩子在辛苦劳累中不分昼夜大干十多天,但是从大人们的喜悦中我们也读到了满足,起码一家人的收成比原先一个生产队的收成还要多,满满的粮囤子,缴了公粮后,还有几年也吃不完粮食,再也不用过吃不饱饭的日子了。
时光荏苒,一年又一年,家中的农具,耕牛,板车,劳作方式等等,也渐渐改进,淘汰更新。
我们家也走出村庄,离开田地,但记忆里午收的场景,劳累并快乐的感觉早已在脑海里扎根。
现代化的午收在时间和体力消耗上和过去早已不能相提并论,时空的变迁和进步,不可想象着人类未来的美好。
今日退休的母亲,小姑,小叔,他们仍然用现代和原始的联合互补方式播种着开垦地。骨子里的"肯劳动"已经占据每日的安逸生活。午收到了,不劳动,不辛苦仿佛日子就没有味道。
今天母亲小姑她们犹如先前:早起磨上镰刀,拿上铁叉,扫帚,走向麦田,晒场……
记忆里的午收战场帷幕拉开,我们也要上台表演。随后朋友圈里便会收到好多的点赞!
滁州市区:琅琊山风景区、皇甫山国家森林公园、舜耕旅游度假区、清流关、九天峰生态旅游度假区、二郎湖、花山彩云洞、西涧湖、丰乐亭、龙蟠河公园、清流河公园。
来安:白鹭岛生态旅游区、皖东烈士陵园、孔雀寺。
全椒:吴敬梓纪念馆、神山国家森林公园、碧云湖、龙山寺、三塔寺。
天长:釜山卧龙公园、天长博物馆、龙岗、护国寺、沃公祠、高邮湖、红草湖湿地公园。
明光:女山古火山地质公园、花园湖。
定远:虞姬墓、藕塘烈士纪念馆、金山滴水寺。
凤阳:明皇陵、明中都城、明中都鼓楼。
滁州的特色小吃:
来安花红。
相传,在清朝嘉庆年间(公元1796-1820年),来安籍三品京官吴棠,向皇帝呈献来安特产?
林檎”;万岁观其果,色泽鲜艳象红花,品尝果味,甘甜似有桂花清香,禁不住连声称赞: “花红也!花红也!”并当即封为“来安花红”,传旨来安,岁岁纳贡。从此,林檎易名“花红”,身价倍增。“花红”果皮薄而肉脆,汁多渣少,生食酸甜爽口,满口生香,很受人们喜爱。
池河梅白鱼。
池河的梅白鱼享有盛誉,由于生长在污染小,水质优良的池河水域,鱼质鲜嫩,采用当地传统的烹饪技法,色、香、味、俱全,加以推广,市场前景广阔。梅鱼又名“梅白鱼”,定远池河镇至凤阳梅市乡广段池河中的特产。 梅市地处定远、凤阳、嘉山三县交界处,因传统集市贸易而称“梅市,又以“三梅”(梅姓、梅河、梅鱼)而著名。
明光绿豆。
明光绿豆:产于明光镇。所产豆粒大而整齐,色泽鲜明,绿如碧玉,晶莹光亮,皮薄易烂,汤色清绿,气味清香。其营养价值高。可作粥、饭、磨粉制粉丝、粉皮及精制各种豆沙糕点。浸水发牙称豆芽,为菜中佳品。煮成豆汤为夏季清凉防暑饮料。酿造的明绿液曲酒,风味独特。本品早在1920年即开始出口。
女山湖大闸蟹。
女山湖大闸蟹,乃安徽省明光市一绝。自古以来,女山湖渔民一家大小常年就住在船上,当地流传一句俗语:“吃蟹饭、住蟹房、娶蟹婆、嫁蟹郎”。可见,螃蟹在女山湖悠久而深远的历史。
调味品网wWw.tiaoweiwang.Com行业招商批发平台,提供食品,干货,香辛料,火锅底料,食品添加剂,复合调味品,酱油,醋,糖,香油,鸡精,调料,味精,番茄酱,芝麻酱等市场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