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网4月28日消息 28日上午,青岛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市工商局、市食安办、市质监局、市食药局和市畜牧局联合通报一季度总体情况,并针对下一步“食安青岛”整治行动作出部署。
市食安办:一季度抽检合格率达九成
市食安办副主任白友喜介绍,一季度共完成食品安全定性定量检测11796批次,针对11大类35个品种的食品及相关产品,组织开展评价性抽检710批次,总体合格率为90%。从抽检结果看,青岛流通和消费环节大部分食品合格率较高,其中植物油、蛋、糖、酒类、饮料、粮食、茶叶等合格率在95%以上。“其中大部分都是标签使用不合格。”
“下一步严厉打击非法添加、使用非食品原料、饲喂不合格饲料、滥用农兽药和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五类“违禁超限”违法行为。”白友喜介绍,尤其是针对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中小学校园及周边、小作坊小摊贩小市场、食品初加工集中点等领域,集中排查整治出售过期食品、粗制滥造、冒用品牌、虚假标识等侵犯消费者利益的行为,组织开展清剿“黑窝点”和“黑作坊”的攻坚战,依法查处非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
市质监局:二季度重点整治食用油、食品添加剂
今年以来,青岛市质监局重点对乳制品、肉制品、酒类、食用植物油、调味品和糕点等食品生产企业开展了监督检查。共立案查处食品类违法案件30起,涉案货值16万元。涉及主要产品类别为肉制品、调味品、水产品制品、酒类和食用植物油等。主要违法表现是标签标识不符合规定、冒用厂名厂址质量标志、超许可范围生产等。
“一季度对327家企业生产的大米、小麦粉、酱油、食醋、水产加工品、食用植物油、味精、肉制品和元宵等与节日消费关系密切的17种514批次的食品进行了监督抽查,其中有42屁不合格产品已经按照有关规定组织了后处理工作,问题企业正在整改。”市质监局副局长刘龙江介绍,此外,对乳制品原料及成品开展了1582批次的三聚氰胺和黄曲霉毒素M1的专项监督抽查,检验结果全部合格。
二季度着力开展食用植物油、食品添加剂等重要产品类别的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治行动。4月起,对食用植物油、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进行调查摸底,全面了解和掌握获证企业实际生产情况,核实许可过期、停产等信息,为开展全面整治奠定基础。5月至6月,对食用植物油、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开展专项检查和清理整顿工作,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行为。
市工商局:加强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监管力度
一季度,青岛市工商局开展百日整治行动,立案查处各类食品安全案件1766起,案值482万元,罚没款695万元,其中案值万元以上案件65起,罚没款万元以上案件173起。对抚顺路、华中、城阳三大批发市场实施不间断监管,检查各类市场1757个次,查扣违法食品2.2万公斤。
市工商局副局长李坤兴介绍,目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已正式实施,接下来将加强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监管力度。
市食药局:特大型餐馆、大型餐馆和学校食堂重点监控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季度检查餐饮单位11000户次,立案80起,责令整改335家。市食药局餐饮处副处长毕洪玲介绍,下一步将重点针对餐饮服务环节“违禁超限”“假冒伪劣”两大整治,以食用油、肉类等大宗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为重点品种,以原材料采购、生食水产品和凉菜制作、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等为重点环节,以旅游景区、农村、城乡结合部、学校周边等为重点区域,以节假日、中高考、重大活动举办等时间为重点时段,深入开展餐饮服务环节综合治理,全面排查和重点整治带有行业共性的隐患和“潜规则”问题,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餐饮安全风险。
以特大型餐馆、大型餐馆和学校食堂为重点单位,通过玻璃幕墙、在后厨操作间安装电子监控、大厅安装显示屏等方式,对后厨关键风险点进行全程监控,便于消费者对操作间的卫生条件、原料使用、操作过程进行全面监督,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市畜牧局:加强“瘦肉精”专项整治
今年1月份,莱西市畜牧兽医局突击检查青岛立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现该企业借用日庄镇日北村唐立生的旧房进行假兽药产品的分装生产,并涉嫌生产、销售金刚烷胺、利巴韦林等违禁药物。该案涉案金额较大,莱西市畜牧兽医局已将该案移送莱西市公安局,目前公安部门正在侦办。
市畜牧局副局长张国华介绍,今年畜牧兽医局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制定了《青岛市“瘦肉精”等涉案线索移送与案件督办工作机制》;加强畜禽收购贩运经纪人监管;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黑名单”制度;实施畜产品质量安全举报奖励制度。接下来将继续加强“瘦肉精”专项整治,强化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
调味品网(www.tiaoweiwang.com)行业招商批发平台,提供食品,干货,香料,火锅底料,调味品,酱油,醋,糖,香油,鸡精,调料,味精,番茄酱,芝麻酱等市场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