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调味品网小编为大家分享关于食品、饮料、零食、特产、调味品的相关信息,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叫“嗑肥”吧。。。资料这么说
从语言文字上看,《康熙字典》既无“咖”字,又无“啡”字,更无“咖啡”一词,可知清朝初期中国人尚未接触到咖啡。清中叶中国有没有咖啡(饮料),目前尚在搜寻当中。笔者仔细查阅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明清俗语辞书集成》中所收的几种清中叶至清末的字书、辞书及其他书,均无收获。如清乾隆年翟灏所编之《通俗篇》(有商务印书馆1958年点断版),清嘉庆年顾张思之《士风录》,清嘉庆年郝懿行之《证俗文》,清道光年高敬亭之《正音撮要》等。最初coffee的中译名肯定不统一,例如“嗑肥”等。而且还不排除被音译成其他词汇的可能性。不过,今日汉语之正式名称“咖啡”则应化出于日语的“珈琲”。因为如前所论,日本人先接触咖啡,先开办咖啡店,且把它写成“珈琲”。从1894年起日本又大举侵华,是故汉语就定其名为“咖啡”。据所查得知,最早的“咖啡”一词大概出现于民国初年的《中华大字典》(中华书局,1915年),意思是:“咖啡,西洋饮料,如我国之茶,英文 coffee”。此后,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辞源》也收入了“咖啡”一词,且解释得又详细又正确。可见“咖啡”一词在民国时代进入了汉语词汇库并固定下来,广泛使用。 来华的外国人何时何地在中国煮、喝他们自己带来的咖啡,似乎已很难确定了。不过据现在所查知,在鸦片战争以前的嘉庆年间,来到中国当时最大的通商口岸广州的洋人已经在煮、饮自己带入的咖啡。这种饮食习惯中国人亦有所感觉。“外洋有葡萄酒……又有黑酒,番鬼饭后饮之,云此酒可消食也”。据《广东通志》所说的番鬼、黑酒、饭后饮、能帮助消化等判断,所谓黑酒,应该是指咖啡。与之有些类似的可可多制成巧克力食用,且可可饮无咖啡饮那样流行。 个别中国人开始品尝饮用咖啡可能始于同治年间。同治五年(1866)上海的美国传教士高丕第夫人出版了一本《造洋饭书》,该书是为来华的外国人吃西餐和培训中国炊事员、厨师而编写的。书中除了把coffee音译成“磕肥”之外,还讲授了制作、烧煮咖啡的方法:“猛火烘磕肥,勤铲动,勿令其焦黑。烘好,乘热加奶油一点,装于有盖之瓶内盖好,要用时,现轧”。这里先讲了焙炒熟咖啡豆,待要煮饮料时,才轧碎马上煮。后面则讲如何加水煮咖啡等。但它没讲加糖,可能有疏漏。那些受外国人培训做西餐煮咖啡的人多半是受雇佣的中国人,他们因工作需要难免不尝一口咖啡。洋人在中国吃西餐喝咖啡时,有时也会请中国官员和他们的中国熟人吃一吃喝一喝。由此可知,同治年间已有中国人尝过咖啡。中国出现经营性的咖啡馆则大概在清末。据清末民初之人徐珂叙述:“饮咖啡:欧美有咖啡店,略似我国之茶馆。天津上海亦有之,华人所仿设者也。兼售糖果以佐饮”。徐珂的书采取了许多清人笔记,可推断所谈之事出现在清末。但此书出版稍晚于《中华大字典》,故难判明“咖啡”一词哪本书最先使用。不过最先印成铅字的则是《中华大字典》。可见到了民国,咖啡馆或大饭店酒店宾馆所附的咖啡厅在各大城市普遍出现。参见清同治五年高丕第:《造洋饭书?杂类?二五一》,中国商业出版社。1986年,第52页。清嘉庆年陈昌斋等撰:《广东通志》卷95《舆地略?物产?谷类》注引《舟车闻见录》,同治三年刊
今天通过一组老照片,带大家看看清朝末年的?高科技?产品。像自行车、汽车、电话这类东西,在今天看来都很普通,但在100多年前可是实实在在的时髦玩意儿,不是大富大贵之人都没机会接触。
1907年,北京郊外一辆陷入泥泞的汽车。
1907年,国际汽车联合会决定举办巴黎与北京之间的汽车拉力赛。当年参赛的汽车有5辆,最大的动力仅有40马力。汽车一旦遇到泥泞、颠簸的路面,都无法正常行驶,只能靠人力拉拽。最终,意大利亲王博盖塞用整整两个月的时间从北京开到巴黎,获得冠军。
清末上海一辆运输碳酸饮料的汽车。
这辆汽车属于英商正广和洋行泌乐水厂所有,车身上印有?宝瓶座?汽水商标。泌乐水厂是中国第一家生产碳酸饮料的公司,1892年在虹口提篮桥附近建厂,次年投产。其早期的拳头产品是鲜橘汽水,酸酸甜甜的口感一度被视为?圣水?。
清末上海大马路上的人力车和自行车。
人力车和自行车在清末都属于新事物,前者自日本传来,后者自欧洲传来,但后者在当时更昂贵、更难得一见。同治年间,自行车已经出现在上海,后来逐步扩散到其他大城市。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清廷颁行《违警律》,其中就包括对自行车行驶的管理:?乘自行车不设铃号者,处五日以下一日以上拘留,或五元以下一角以上之罚金。?
光绪年间,一首《竹枝词》描述自行车在京城街道疾驰的情景道:?臂高肩耸目无斜,大似鞠躬敬有加。嘎叭一声人急避,后边来了自行车。?在当时的街道上,自行车速度之快罕有其匹。大家想象一下,男人留长辫子、穿长衫骑着自行车,那真叫一个随风飞起。
调味品网wWw.tiaoweiwang.Com行业招商批发平台,提供食品,干货,香辛料,火锅底料,食品添加剂,复合调味品,酱油,醋,糖,香油,鸡精,调料,味精,番茄酱,芝麻酱等市场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