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调味品网小编为大家分享关于食品、饮料、零食、特产、调味品的相关信息,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冰箱,目前在我们家中可谓是再普通不过得一件家用电器,其冷藏功能,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无限的便利。可以说它已经是我们家庭生活的必备品。
不过您知道么,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出现冰箱了,最早的冰箱“冰鉴”可以追溯的战国时代,虽然它使用冰块来实现冷藏的功能,但是其作用与现今的冰箱丝毫没有区别,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诗经》中就有奴隶们冬日凿冰储藏,供贵族们夏季饮用的记载。古籍《周礼》记载“祭祀共冰鉴”。“鉴”其实就是个盒子,里头放冰,再将食物放在冰的中间,起到对食物防腐保鲜的作用。可见周代当时已有原始的冰箱,只是冰并不是一年里时时都有,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冰可谓弥足珍贵。
古时候,天气再热,不能热了天子。于是,宫殿里有了最初的‘机器’。冰鉴是一件双层的器皿,鉴内有一缶。夏季,鉴缶之间装冰块,缶内装酒,就可起到降温的作用。
湖北随县曾侯乙楚墓1978年出土了两件冰鉴,冰鉴上还放著一柄长勺是专门用来舀冷饮的。此外,在古书《吴越春秋》上也曾记载:“勾践之出游也,休息食宿于冰厨。”这里所说的“冰厨”,就是古代人们专门用来储存食物的一间房子,是夏季供应饮食的地方。设计奇巧、铸造精工的鉴缶被誉为中国古代的“冰箱”。鉴缶由盛酒器尊缶与鉴组成,方尊缶置於方鉴正中,方鉴有镂孔花纹的盖,盖中间的方口正好套住方尊缶的颈部。鉴的底部设有活动机关,牢牢地固定著尊缶。鉴与尊缶之间有较大的空隙,应是夏天盛放冰块、冬天盛放热水之用。
而在几年前,国家博物馆展出了战国时期的曾侯乙青铜尊盘,被称为当时最复杂、最精美的青铜器件。在尊与盘之间有较大的空隙,夏天可以放入冰块,冬天则贮存温水,尊内盛酒,这样就可以喝到冬暖夏凉的酒。
到明朝时,北京城裏的皇公贵族已把冰箱做为重要的祛暑器具,那是一种用天然冰块降温的箱子,以黄花梨木或红木制成。从外观上看,冰箱口大底小呈方斗形,腰部上下箍铜箍两周。箱两侧有铜环,铜环的用途就是便於搬运。箱口覆两块对拼硬木盖板,板上镂雕钱形孔。
那时的冰箱不仅外形美观,而且在功能设计上也十分精巧科学。冰箱箱内挂锡裏,箱底有小孔。两块盖板其中一块固定在箱口上,另一块是活板。每当暑热来临,可将活板取下,箱内放冰块并将时新瓜果或饮料镇于冰上,随时取用。味道干爽清凉,用后让人觉得十分惬意,暑气顿消。由於锡裏的保护,冰水不致侵蚀木质的箱体,反而能从底部的小孔中渗出。
除此之外,冰融化时吸收室内的热空气,通过盖上镂空的排气孔调节室温,还可以起到空调的作用。由于冰箱广泛使用,京城每年夏季需用大量冰块,这些冰均取自冰窖。过去无论是紫禁城内还是府宅公廨,都各自有贮冰的冰窖。每当寒冬季节,都有专职官吏负责采集天然冰块,贮存于“冰井”之中,炎夏期间取出,以供皇家和贵族使用。这一传统历史悠久,《诗经》中即有记载,是我国一传统风俗,亦称“藏冰”。这种习俗一直流传到民国年间。
旧时送冰者
传世有不少清代晚期的木胎冰箱,多用红木、花梨、柏木等较为细腻的木料制成,此件为红木制品,仿竹编式样,制作精致。形制为大口小底,外观如斗形,铅叶镶里,底部有泄水小孔,结构类似木桶。冰箱箱体两侧设提环,顶上有盖板,上开双钱孔,既是抠手,又是冷气散发口。
在故宫博物院里收藏有两件清代乾隆掐丝珐琅冰箱,它们从清宫流失,再回到故宫博物院。
大清乾隆御制掐丝珐琅冰箱,通高76厘米,分箱体和箱座两部分,冰箱两边有四个提环。箱体高45厘米,重102公斤,口大底小呈斗形。冰箱为木胎、铅里,底部一角有一小圆孔,为冰化时泄水之用。箱体外部为掐丝珐琅,遍饰缠枝宝相花纹,艳丽多彩。盖的边缘饰以鎏金,阳刻楷书“大清乾隆御制”六字款。夏季来临,冰箱内置冰块,通过盖面的两钱纹孔,来散发冷气以达到降温目的。箱座为红木,高31厘米,重21公斤。四角包镶掐丝珐琅并饰以兽面纹。这对冰箱,做工精细,庄重典雅,原是宫廷之物。后被溥仪盗运出宫运往天津寓所,终因体重器大,就地拍卖了。冰箱被陆观虎先生购得,他的女儿陆仪女士在1985年将其捐献给故宫,使流失了半个多世纪的国宝终于回到了紫禁城。
虽然相比今天的冰箱,这些“古物”略显不足,但是在没有电的古代,前人可以集如此智慧制作在当时来讲相当先进制冷器具,并且外形如此优美,可谓是夺天地造化了。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夏季的温度也越来越高,很多地区甚至达到了零上40℃。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这已经超出了人体的极限。人们为了躲避酷暑对身体的伤害,不得不长期呆在空调房中。尤其是在持续高温的南方地区,除了吹空调之外,还会想出五花八门的避暑方法。
现代社会由于科技比较发达,面对高温自然不必担忧。但是在遥远的古代社会,由于科技力量比较单薄,各种能源也没有被研发出来。所以在面对高温酷暑的时候,难道他们就只能通过惊人的忍耐力,去承受汗流浃背的痛苦吗?
事实上生活在古代社会中的先民,他们不仅拥有伟大的智慧,同时也拥有十分惊人的创造力。在面对难以忍受的?桑拿天?时,他们不但没有坐以待毙,而是还想方设法的发明出很多祛暑神器。甚至在现代生活中人们,也都依然在利用这些神器避暑。
宋朝千奇百怪的祛暑神器
相信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唐宋两朝,一定是历史中最伟大的朝代。因为无论是唐朝还是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都曾一度达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正所谓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古代社会中,人们在面对高温天气的时候,也会想出令后人赞叹的高明方法。
一、避暑神器之?扇子?
1.扇子的起源历史
扇子是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品,虽然在现代人的心目中,它只是一个扇风的工具。但是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诞生的扇子,却曾经一度被视为权力的象征。
以木曰扉,以苇曰扇?,是对扇子最早的文字记录。据史料记载:?黄帝作五明扇 ?
。 说明在黄帝统治华夏的时候,扇子是一种统治阶级彰显地位的标志。仪仗扇、羽扇、宫扇都曾是皇宫中的物品,也就是说只有王公贵族,或者官僚阶级才有使用扇子的权利。
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扇子逐渐走出宫墙,并成为了老百姓生活中的日常用具。当时的扇子主要是用?苇?制作的扇子,当然也有使用蒲草编织的蒲扇。虽然这种类型的扇子看起来比较廉价,但是可以起到非常好的降暑作用。
汉朝时期出现了更为精巧的?竹扇?
。 由于当时社会中竹子随处可见,所以?竹扇? 被发明出来之后,曾一度成为汉朝时期的流行品。随着生产力逐渐提升以及思想不断完善,扇子的材质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到了唐宋时期,以竹子为骨架、以绫绢为扇面的?纨扇? 开始出现,并且成为了当时文人墨客的身份象征。
很多社会中的上流人士,还曾用骨、玉、象牙等为扇骨,并且在扇子的底部坠以流苏。实际上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显示高贵雅致。
2.?扇子?的避暑作用
现在人在避暑的时候,早已经放弃了扇子,但唐宋时期人们的主要避暑工具,其实就是各种五花八门的扇子。大家可以试想一下手摇扇子纳凉的场景,其实也可以彰显出一种难得的风韵。
唐朝诗人李白曾在《夏日山中》中,写道:?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这种摇着羽扇悠然自得的形象,其实不仅完全符合李白洒脱的个性,而且也写出了人们在夏季摇扇纳凉的神态。
事实上时间推移至宋朝,可以发现无论达官贵人还是普通老百姓,在夏季的时候扇子几乎成为了标配。尤其是一些贵族女性更是手执羽扇,不停地上下翻飞摇动扇风。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种场景,其实也是一种难得的景致。
2.使用冰块降温
生活中很多人在夏天的时候,都特别喜欢饮用冰镇饮料。在由于古代社会中并没有冰箱冷柜,那么他们如何度过夏天呢?实际上宋代人延续了商周时期,使用冰块对抗酷暑的习俗。
一些有钱有势的王公贵族,都有专门的冰窖储存冰块。
生活在北方地区的达官贵人,都会在冬季结冰的时候,派遣专人去江面上刨冰。然后将其切割成大小不一的冰块,储存在提前挖好的深井之中。当夏季到来的时候就会将冰块取出,然后放在屋子中进行降温。
这种方法其实与空调的原理差不多,当冰块在逐渐融化的过程中,就会释放出大量冷气。这样就可以令人感受到凉爽的气息,并且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暑降温。当然,对于可以吃到西瓜的富贵人家来说,他们在夏天也可以吃到冰镇西瓜。
相传宋朝时,每当到了三伏天的时候,皇帝都会吩咐有关部门,为上朝的大臣分发冰块降暑。
而且皇帝还会定期给大臣发放冰块,并且将其当做一种福利。这说明宋朝人在夏天的时候,完全可以使用冰块来解暑。
宋朝的天气到底有多热呢?相信可以通过宋朝诗人王令,所写的
人固已惧江河竭,天岂不惜河汉干?来了解。这位诗人在酷热难耐的当口,根本想不出任何高效的降温方法。于是在情急之下才会写出这两句诗,但却足以证明当时的夏季确实非常热。
3.冰窖降温
如果在冰块都无法解除酷热的前提下,宋朝人其实还可以躲在冰窖中为身体降温。相传在北宋时期就有人开凿冰窖,并且在冰窖中放置大量的冰块。当气温达到无法忍受的程度时,就会携带一家老小躲进冰窖中避暑。
当然这种方法并不适合推广,主要是因为冰窖的造价太高。
普通老百姓根本无福消受,但这也难不倒他们。虽然没有冰块也无法进入冰窖,那么就可以使用井水降温。在酷热难耐的高温天气下,打几桶冰凉的井水洗澡,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降温方法。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为了避暑,不惜前往小溪躲避高温。他在《夏日六言》诗中说:?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在满天繁星、溪水潺潺、凉风习习之时,陆游躲在溪边纳凉也是一道风景线。
4.睡凉席降暑
相信很多人在夏季来临之时,都会在自己的床上铺上一张凉席。这种使用竹子制作的凉席,不仅可以起到非常好的解暑降温效果,而且在夜晚睡觉的时候也不会大汗淋漓。
或许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凉席也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事实上早在宋朝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凉席。
只不过在当时社会,凉席被人们称为?竹夫人?,由于制作凉席的成本较低,而且一张凉席还可以反复使用。也生活在宋朝实习的老百姓,基本上在夏天的时候,都会睡在特别凉爽的凉席上面。即使是家中特别贫苦的人,也可以使用自制凉席解暑降温。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凉席分草编和竹编两种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凉席,也就是说在7000多年之前的原始人,就已经躺在了凉席之上。在宋朝时期凉席才真正开始流行,并且成为社会各个阶层的避暑神器。
笔者认为,在1000多年之前的宋代,人们之所以会绞尽脑汁发明避暑神器,其实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解暑纳凉,无论是扇子、冰块还是凉席,都是古代人最原始的发明。当人们意识到了夏季需要降暑的时候,这些可以避暑的神器就应运而生。
5.饮用冰酒
冰酒?顾名思义就是冰镇过的酒,宋朝由于经济发展相对繁荣,所以很多人都通过经商,赚取了第一桶金,当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精神享受也就随之兴起。在三伏天到来的时候富商巨贾们,都会饮用冰酒解渴消暑。制作冰酒的过程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将美酒装在酒桶中然后放入冰窖。等到美酒的温度降低之后,再将其取出来饮用。
《楚辞?招魂》中就有?挫糟冻饮,酎清凉些?
。大意为夏季时将美酒用冰进行冰镇,饮用的时候不仅清凉味甘,而且还可以起到降暑的作用。
宋朝时期的普通老百姓,根本没有机会饮用冰酒,但是他们可以喝冰水降暑。虽然相比较于冰酒来讲,冰水是一种非常普通的降暑利器,但是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降温的效果。所以无论是冰酒还是冰水,都是宋朝时期的解暑神器。
6.高级降暑神器?石床?
看过金庸小说《神雕侠侣》的人都应该知道,古墓派掌门人小龙女就经常睡石床。虽然在现代人的眼中有一点不可思议,
但是在1000多年之前的宋朝时期,在炎热的三伏天睡石床,也是一件非常流行的事情。
虽然生活比较贫苦的老百姓,无法制作比较高级的石床,但是他们就可以睡在石板上降暑。笔者认为如果从这一点来看,相比较于其他的避暑方法来讲,睡石床绝对是最佳的避暑神器。但由于长期躺在石床上对身体有害,所以很多宋代人都有风湿病。
7.扇子的升级版?叶轮?
叶轮?是一种类似于电风扇的设备,它的外形有一点类似古代的纺纱工具。主要是有两个支柱一个横梁,以及用木头制作的轮子制成。以及用木头制作的轮子制成,它在必须由专人进行推动,只有这样才能够吹出凉爽的风。
《西京杂记》记载:?长安巧匠丁缓作七轮扇,大皆径丈,相连续,一人运之,满堂寒战?。
这段话的意思其实非常明了,?叶轮?又可以称为?七轮扇?,体积差不多有一丈左右大。?一人运之,满堂寒战?虽然有一点夸张,但也可以说明?叶轮?的降暑效果。
笔者认为《消暑诗》中所言:?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夜半时分坐在院子中,感受自然风的吹袭也是一种不错的降暑方法。
结 语
笔者认为宋朝时期五花八门的降暑方法,不仅可以彰显出宋朝人的智慧,而且也可以体现出人与大自然对抗的精神。在面对三伏天的酷暑时,正常人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转动自己的脑筋,发明出了让后人为之赞叹的避暑神器。
生活在古代社会中的老百姓,在面对酷热难耐的三伏天时,都能够积极的想方设法降温。如果从这一点来看生活在古代社会,其实也不会因为过于炎热而痛苦万分。如果天气实在令人难以忍受,其实也可以感受一下?心静自然凉?。
调味品网wWw.tiaoweiwang.Com行业招商批发平台,提供食品,干货,香辛料,火锅底料,食品添加剂,复合调味品,酱油,醋,糖,香油,鸡精,调料,味精,番茄酱,芝麻酱等市场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