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个月来国家质检总局的通报名单上共有34批次超过270吨不合格进口奶粉被销毁或退货,乳品专家王丁棉表示,“新注册的奶粉品牌大多找当地企业代工,**中国市场。”
倘若这270吨洋奶粉流入中国市场,其危害可想而知。其实,洋品牌并不意味着质量永远都高,亦早不是“食品安全”的代名词,日本明治奶粉和美国奶粉巨头美赞臣都曾发生过质量问题,这34批产品中就有德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个别知名品牌。因此,对洋奶粉的质量问题绝不能忽视。
2008年“****”事件以后,国产奶粉跌入信任危机,洋奶粉迅速占据了中国市场的大半江山。瞬间爆发的巨大市场需求致使洋奶粉变成“稀缺品”,价格暴涨,甚至涨到了原产地的四倍,一度引起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奶粉荒”,奶粉一上架就被中国顾客抢完。
众多中国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吃上安全奶粉,不惜血本,穷尽各种渠道从海外购买奶粉,各种形式的**赚得盆满钵满。据媒体统计,包括网购在内,活跃在中国市场上的洋品牌有一百多个,这在其他国家是不可能发生的。值得注意的是,这揭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些不知名的公司大多是在*近几年诞生的。
相关报道显示,在“****”事件之前,只有五六家国内企业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注册奶粉品牌并进行贴牌生产,而之后,这个数字上升到20多个。乳品专家王丁棉表示,“还有70多家企业正在排队申请商标注册,这些企业的背后大多数都是中国人在操控”。
“借道海外产品,回归国内市场”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事件虽已过数年,国内消费者的心理阴影仍未散去,国产奶粉的质量公信仍未完全重建,而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不断上涨,这让一些国内企业嗅到了商机。
他们在海外注册新的商标,找家代工厂就可以生产“洋奶粉”,并**中国市场,成本很低,但利润诱人。他们正是利用了国人对洋品牌的信任,暗度陈仓,采用一个迂回战术就一发不可收地“撬开”了消费者的腰包,这种急功近利的模式给产品的质量埋下了隐患。
很多中国消费者绕了一圈,费尽周折,花费不少,买到的可能仍是中国人造的问题奶粉,只不过是穿了个新马甲。中国消费者感到无奈、担忧和焦虑,脆弱不堪的心灵一再受伤。
与其说是奶粉的质量问题,倒不如说是一部分人的素质问题,**熏心,没有底线,导致出现了食品安全危机,整个社会信任遭到了****的挑战。
解铃还须系铃人,**中国市场的很多洋品牌其实并不是纯正血统的洋品牌,所以加强监管,让消费者重拾对国产奶粉的信心,才是关键。同时,一旦发现进口奶粉的质量问题,应严厉查处。
调味品网(www.tiaoweiwang.com)行业招商批发平台,提供食品,干货,香料,火锅底料,调味品,酱油,醋,糖,香油,鸡精,调料,味精,番茄酱,芝麻酱等市场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