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贵阳市卫生监督部门的数据显示,2013年,两城区有6225家餐饮店卫生达标。其中刚过达标线的有6117家(食品安全等级为C),但这并没有影响到这些餐馆的生意,市民仍将“好不好吃”放在选择首位。(3月16日《贵阳晚报》)
对于很多商家而言,在不违法的前提下,赚取最多的利润是第一目的。提升食品安全等级当然是好事,但对于餐饮店来讲,却是既费钱又费力还带不来任何收入的增加,当然也就没有提升安全等级的动力。
报道中也提到,在城基路一家“C等”肠旺面馆,直到14时还有人排队。市民的消费观念是“实惠好吃”就行,商家的经营理念当然就是达标不挨罚即可。“C级”的面馆已经顾客盈门,无论谁经营面馆都会觉得没有增加投入提升食品安全等级的必要。
要改变这一现状,有关部门不妨先对食品安全等级高的餐饮店来一点激励措施。比如对于食品安全等级高的餐馆,可以减免一些行政收费,或者允许其适当提高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让商家感受到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投入能够有“产出”,自然就能够让他们把钱投到这上面来。
从表面上看,市民不在乎卫生环境的消费习惯有些根深蒂固,但从另一个角度理解,6225家达标餐饮店中6117家是“C等”,说明绝大多数餐饮店的卫生水平都在一个层次,市民在消费时根本就没有比较的空间,当然也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一部分餐饮店率先升级之后,在商品价格差不多的情况下,市民肯定愿意到卫生条件更好的店里就餐,消费习惯就会被逐渐改变。
而当高等级的餐饮店多起来之后,后面的就算不用激励,也会自觉进行投入,提升自己的安全等级,因为如果不升级的话,消费者会用脚投票,很可能在竞争中败下阵来。这无疑是一个良性循环。所谓“在商言商”,没有什么让商家的投入能够收到经济效益更让他们动心,对商家先采取点激励手段,说不定能够产生“鲶鱼效应”,带动整个城市的餐饮店卫生升级。
调味品网(www.tiaoweiwang.com)行业招商批发平台,提供食品,干货,香料,火锅底料,调味品,酱油,醋,糖,香油,鸡精,调料,味精,番茄酱,芝麻酱等市场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