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陈君石在日前召开的中国毒理学会第五次全国学术会上提出,我国应建立“风险分析框架”,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也是中国当前面临的挑战之一。国际上已经成熟并得到公认的办法是‘风险分析框架’,即作为专家行为的风险评估,作为政府行为的风险管理,以及所有相关者进行的危险性信息交流。如果能遵循这一框架,人们就能够对其所面临的食品安全问题形成正确、科学的认识,然后做出基于科学的、适合于国情的管理决策。”陈君石说。 “当前我国有两亿多的农户在以分散的方式生产初级农产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鸡鸭鱼肉、蛋奶,都是农民生产的,要保证食品源头不被污染,必须增强他们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和遵守法律意识。另外,在当前近50万个食品生产企业中,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要防止诸如产品的微生物指标超标、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问题,也必须先提高其从业人员的素质。”陈君石称。 他认为,由于食品生产、加工、经营条件比较差,工艺落后或是没有遵守卫生操作规程,造成了食品的微生物、重金属污染等问题,光靠制度和监管还不够,必须提高社会经济水平和人口整体素质。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敏感,很大程度上还源于我国的食品安全信息交流渠道不太畅通。”陈君石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及时通报食品安全信息,一些媒体也应负起社会责任,严格把关不严谨、不准确的负面报道和新闻炒作。” 此外,陈君石表示,不要将不合格食品与有毒食品简单“划等号”。 “很多消费者认为,不合格的食品就是有毒食品,这是一种误解。我国规定蔬菜中农药的残留不能超过多少、牛奶中的细菌数不能有多少,这些都是国家标准。不合乎食品卫生标准的就是违规,应该取缔、下架、回收。但不合格食品并不等于会对人体造成健康危害,不等于人吃了就会中毒。” 他指出,消费者不能把食品的假冒伪劣一概而论地与食品安全“划等号”。假劣和食品安全,应由不同的政府部门来负责解决,将两者混为一谈,会干扰到问题的解决,也无形中夸大了食品安全问题。 “目前,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认识并不全面。比如,过于重视化学性污染,而忽视食源性疾病。”陈君石称,在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食源性疾病才是头号食品安全问题,而人们却将化学性污染摆在第一位。 “另外,也不能将被致癌物污染的食品等同于致癌食品。含有致癌物的食品很多,比如炭烤羊肉串就含有致癌物苯并芘,但并不等于吃了烤羊肉串就会患癌症。”陈君石说。
调味品网(www.tiaoweiwang.com)行业招商批发平台,提供食品,干货,香料,火锅底料,调味品,酱油,醋,糖,香油,鸡精,调料,味精,番茄酱,芝麻酱等市场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