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专程来到位于北京市潘家园路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参观。成立不到一年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让陈冯富珍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吸引她的正是这一中心实行的理事会管理模式。她高度评价了这种模式: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实行的理事会管理模式,是公共卫生机构管理机制的一种创新。日前,记者来到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探寻理事会制度的创新之处。
理事会模式讲究效率、强调协作 “简单地说,我们的理事会制度打破了以往一个部门管一件事就成立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只为一个部门服务的模式。”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刘金峰开门见山地说。
食品安全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涉及生产、监管、政策、技术等领域,有人用“九龙治水”形容治理食品安全所涉部门之广。为了更好地履行职责,实现资源共享,保证食品安全技术支持工作的科学、权威、独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成为经中央编办批准成立的、较早采用理事会决策监督管理模式的国家级公共卫生事业单位,也是为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探索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试点单位。中心负责食品安全评估、监测、预警、交流等技术支持工作。
据刘金峰介绍,理事会是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决策监督机构,负责中心的发展规划、财务预决算、重大事务、章程拟定和修订等事项,按照规定履行人事等方面的管理职责,并监督中心的运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严卫星告诉记者,首届理事会由19人组成,其中理事长一名、副理事长两名,理事16名。卫生部是理事长单位,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农业部为副理事长单位,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为理事单位。理事成员还包括医学、农业、食品等领域的专家,以及两名服务对象代表,其中一名来自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可以代表食品行业发挥作用,另一名是全国人大代表、基层法院工作人员陈燕萍,她从消费者利益的角度发挥理事作用。“有了这样的理事会结构,信息共享机制就建立起来了,从而提高了食品安全决策效率。”严卫星说。
严卫星的说法得到了中国人事科学院研究员董志超的赞同,董志超说:“这种管理模式在讲究效率的基础上强调协作,更好地实现了资源的整合,有利于事业单位履行公共责任和社会责任。”
百姓餐桌多了一道可信屏障 2011年8月31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理事会成立暨第一次会议举行,会议听取并通过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筹建工作组关于理事会章程以及中心章程、组建方案、发展规划等文件报告。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由此开始高效运转起来,百姓的餐桌又多了一道可信的屏障。
据刘金峰介绍,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承担了风险监测相关技术工作、参与研究提出监测计划、汇总分析监测信息等。在2012年铬胶囊污染事件中,中心协助卫生部组织开展主要使用明胶食品中铬的污染应急监测,在一周内获得了1067份食品监测数据,为及时了解重点食品中铬污染状况、评价工业明胶流向食品加工和餐饮环节提供了可靠的线索。
除此之外,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还承担了很多基础性工作,如科学数据、技术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分析,向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提交风险评估分析结果。中心还负责国家标准研究、技术管理咨询以及协助政府拟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修订计划,督促检查修订项目执行情况等。
值得一提的是,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普及工作,积极与媒体、公众沟通交流。针对2012年2月16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报道“苏泊尔不锈钢锅锰超标问题”,中心召开炊具锰迁移对健康影响有关问题的媒体风险交流会,组织食品安全、临床医学、职业病和不锈钢材料等领域的专家,向近30家媒体解读不锈钢炊具食品安全标准,公布不锈钢锅锰迁移初步风险评估结果,及时回应了公众对“锰迁移”危害健康的关切。
特殊管理体制产生更大社会效果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特殊的管理体制,决定了它能够得到更多部门的支撑和帮助,从而产生更大的社会效果。”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党委书记侯培森感触良深。
侯培森告诉记者,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成立后,立即开展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在原有卫生部二恶英等实验室的基础上,向卫生部科教司申报了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卫生部特事特办,很短时间内就完成了从评审到批准的流程。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多位人大代表提出了有关食品安全工作的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十分重视,将“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体系建设”作为2012年食品安全领域的唯一重点建议。
“这样的关注和重视很多,都得益于体制的创新和灵活。”刘金峰如是说。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工作人员、从海外归来的博士韩蕃璠充满热情、干劲十足,她告诉记者:“这里虽然是一个新建单位,但是有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调味品网(www.tiaoweiwang.com)行业招商批发平台,提供食品,干货,香料,火锅底料,调味品,酱油,醋,糖,香油,鸡精,调料,味精,番茄酱,芝麻酱等市场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