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建设是促进食品安全工作高效开展的基础,为此,我市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并明确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实行“一票否决”制。
市食安办先后制定了食品安全议事协调、暗查暗访、投诉举报、风险隐患预警防控和“红灰黑”榜信用评价等制度。通过建章立制,加强了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规范了举报办理、隐患防控工作程序,推进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强化了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和自律意识,更好地发挥了监管部门之间的合力效应。今年,在公安、检察和相关行政监管部门的合作下,深挖和查办了毒豆芽、假蜂蜜、病死猪等一批大案要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42人,捣毁食品犯罪黑作坊、黑工厂、黑窝点30多个,打掉食品犯罪团伙9个,有力地保障了老百姓餐桌上的安全。
省市合力
保障校园食品安全
学生饮用水是否安全可靠,大米、油等采购渠道是否安全?为保障校园食品安全,今年,省、市两级政府将千万学生饮食放心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至11月底,全市学校大宗食品统一配送或定点采购率达79.7%,A、B等级学校食堂比例达46.5%,品牌超市进校园比例达69.5%,学校饮用水城镇管网接入率为75.0%,四项指标均已达到或超过全年目标任务。
“各地还探索出不同的路径。”市食安办有关负责人介绍,以品牌超市进校园为例,江山市通过综合评价的方式对低于90分的校园商店责令整改,整改不到位今后该品牌不得参与品牌超市进校园招标,同时注重加强后期管理;龙游县则积极推动自动售货机进校园,通过售货机落实超过保质期自动报警、问题食品追踪下柜等五大食品安全控制系统。
同时,我市还深入开展校园食品安全知识教育活动,通过学校将食品安全知识纳入科学、生物等课程的学习内容进行宣传教育,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技能。
“强网清源”
整顿生产经营秩序
为建立一个有序的食品生产经营环境,食安办牵头组织开展了“强网清源”行动。
“强网”是食品安全的基石。一年来,我市积极推动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建设,一方面在监管部门内部建立“监管网格”,即将管辖区域划分为若干“格”,相邻的若干“格”联结成“网”,将监管责任明确到具体执法人员;另一方面在乡镇、社区、行政村等监管基层建立“协管网格”,全市107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食品安全组织领导机构,在各行政村、社区及部分学校设立2864名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基层管理网络实现全覆盖。
“清源”是食品安全的保障。今年,市食安办组织相关监管部门开展了11个领域的专项整治,着力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安全。特别是通过农产品、乳品、肉品和粮油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有力地推动了放心菜、放心奶、放心肉和放心粮油工程建设。质监部门结合实际制定实施了绿色食品产业提升规划,开展了传统地产食品“533”安全保障行动。商务部门扎实推进生猪屠宰场点整合提升。工商部门积极推动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和流通领域的电子化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集中开展了小餐饮整治。据统计,在整治活动期间,全市共走访排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3.9万多家次,抽验食品8500多批,查处各类违规违法行为2800多起。
“十百千万”活动
构建群防群治工作格局
食品安全备受众人关心,但要做好这项工作,除了监管部门外,还需市民百姓的积极参与。为倡导公民责任,推动全民监督,市食安办组织实施了“十百千万”活动,在全市十大类食品行业组织从业人员中开展食品安全教育培训423场次,培(轮)训人员1.8万人次;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百镇行”活动,完成农村食品快检2155批,调查农村食品生产经营户467家;组建了一支由1060位志愿者组成的“啄木鸟”食品安全协管队伍,参与现场执法、市场检查和食品安全知识宣传等活动。同时,借助各类媒介以“食品安全你我同行”为主题,在《衢州日报》开辟食品安全普法专栏,在市电视台各套节目、广场社区、气象服务以及出租车等电子广告屏上发布100多万条公益广告,并通过手机群发平台发布食品安全知识100多万条次,引导社会公众树立科学的消费理念和自觉参与监督的意识。
11食品安全与老百姓息息相关,今年3月,我市将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食安办)调整为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挂靠在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近1年来,围绕民生、发展和平安建设,市食安办会同各相关部门通过强化全程监管,不断加大整治力度,巩固深化长效机制,努力为全市人民构筑食品安全“防护网”。
调味品网(www.tiaoweiwang.com)行业招商批发平台,提供食品,干货,香料,火锅底料,调味品,酱油,醋,糖,香油,鸡精,调料,味精,番茄酱,芝麻酱等市场行情。